|
金鱼 鱼病汇编大全; U. w4 ?0 A4 |' T. H2 ^
一。 发病原因
! t6 L1 b, X( X4 F$ j7 I" P$ K5 J: l 金鱼的发病原因很多,有些是因饲养管理不当引起,有些是因细菌、寄生虫感染所致,有些与长途运输有关。* I( r* f% m5 ~* m
(1)温差变化:金鱼在换水时,新旧水温相差5度或更多,常会引起鱼体不适,导致发病。尤其是在春季、秋季、和冬季,换水时要格外注意。/ z& J7 S0 x& F9 H/ S
(2)水质变化:金鱼的饲水,由于投饵过多,残饵发酵引起水质变坏,如不及时换水,会诱发金鱼生病。此外,刚放出来的自来水,由于晾晒时间不够,金鱼放入后引起身体不适或中毒死亡。或是自来水中投放去氯药品大苏打数量过多,引起水质白浊,如不注意观察,会引起金鱼死亡,这种情况在高温天气尤多见。- F; R1 Z, i& Z/ D; w3 Z2 K" P
(3)水土变化:金鱼经过长途运输,到达一个新的环境中,由于异地气候和水质差异,如果调理不当,会诱发金鱼生病。2 \* R* k! V) H9 \
(4)机械损伤:金鱼在日常捕捉或运输中,粗心大意或操作不当,导致金鱼鳞片脱落或器官损伤,如观察不及时,容易诱发金鱼生病。
1 [! H: |) x0 U6 A (5)病菌感染:每年的春秋两季,是金鱼都会遇到的两个易发病的季节,这是自然环境引起的,人力难以抗拒,如果疾病判断不淮确或用药不当,都会引起金鱼大批死亡。常见的寄生虫引起的烂鳃病、真菌引起的肤霉病、细菌引起的白头白嘴病和肠炎等。
2 F+ _, n# s9 N! w+ j2 K/ Y 金鱼患病的几种表现% N! Z) a/ j5 A! ]2 M1 l& u
1.当人走近鱼池(缸)时,金鱼无动于衷,仍浮在水面(叫水、浮头),靠近池(缸)壁,懒于游动,给予震动,才人水中,不一会又浮于水面。+ l7 a& ]/ u' p# \
2.金鱼在池(缸)中,急窜、急游、打转,久浮水面不得下沉或沉于池(缸)底不得上升,甚至用身子擦着池(缸)边或身子侧卧,倒立水中。' T. k" f8 l! W# h/ J* w6 {1 i8 P, ?2 r
3.鱼儿离群,呆浮水中,背鳍不挺,胸鳍无力少动,腹鳍不敞开,尾鳍无力下垂。不像往日投食时愿意靠近主人,红虫吞到嘴里,一会儿又随水吐出来。/ U1 @ X% }! O9 P1 r
4.鱼体色变得暗淡而无光泽,鱼体消瘦,水泡萎缩,或呈乳黄色、紫血色游动时只晃脑袋,不动身子,鱼鳞间或局部有红肿发炎、溢血点或溃疡点,鱼鳍充血,周身荫片竖立,腹部两侧鳞片出现脱落现象,尾鳍末端有腐烂现象。5 Q5 h/ }! F* j( M! x
5.鱼儿排泄一种带有白色黏液状、拖得很长而细的粪便,而在鱼池(缸)底很少发现有成形的黑(棕)色的粪便。头部及鱼体发生黑色斑纹,腹部出现红斑、肛门红肿,压之腹部肛门有血黄色黏液流出。; ] L% ~8 Q( b2 a+ M* N
6.鳃部有充血、苍白、灰绿色或灰白色等异常征象,甚至出现小米样颗粒鳃有腐烂缺损,黏液增多等现象。% g- Y* G5 A! }
7.鱼体表面黏液增多,有一层白霜覆盖周身或出现小白点,或有棉团样絮状物和一块块白绒毛等。9 |$ Z; e$ c) {( H5 M0 s3 y
8.健康鱼放在手上,鱼眼球就在水平方向回转活动,而病鱼则这种反应较弱或完全消失。, ]: h7 C7 Q5 y+ M# y& @
金鱼常见的鱼病 n' l2 E {# s7 ~2 ]( Z% E5 d
金鱼的疾病主要分为传染性鱼病和非传染性鱼病两种,其中传染性鱼病又分为病毒和细菌性鱼病、寄生虫病三种。- X- }0 ~$ ^$ ^& \" D4 A* z
传染性鱼病:
, k3 W1 d& v$ C& k K 一、病毒性和细菌性鱼病:病原微生物引起的鱼病,包括病毒、细菌、真菌、藻类等。
' J: o4 ^. I8 Z. C 出血病( U# E' H; H4 R; n+ y
黏球菌性烂鳃病
# C) P* s( }6 v2 Z# l- G$ U 肠炎7 Q8 K# c, n. U3 a
竖鳞病# }) w! C# M# ^9 o" o
黄乳泡病
) \9 H! K/ L2 k9 B 水霉病+ a$ g# j: F) S. ^
打粉病+ S# J I, I& R" d: s) L0 Q
表皮增生症
9 l. t- g, z8 b! }6 W 二、寄生虫鱼病:寄生性鱼病属传染性鱼病,是由寄生虫或藻类寄生鱼体所致。危害金鱼的寄生虫种类很多,几种常见的寄生虫如下:" B1 _) j F; z# X1 ^5 D
白点病
( V! S: p3 N- Z/ ~; G6 z 寄生虫性烂鳃' _/ h6 M* F3 @) M& E6 L
鱼虱2 A; d4 t* O* |3 \
锚头蚤1 t/ S0 q( T: B' O) M& L$ ~
三代虫2 r6 l2 V) L* j5 k) I ^6 m, P
寄生虫性白内障& Y* g. P) {/ g2 O% a' y" Z
三、非传染性鱼病:非传染性鱼病一般是指机械损伤,水质不良,缺氧中毒,营养缺乏及其他敌害致伤引起的疾病。
' B5 N. i6 k2 @' ^8 [; h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往往许多非传染性鱼病引起鱼体虚弱或创伤,为传染性病原体侵入提供了条件,从而由非传染性鱼病交叉感染并发传染性鱼病,这是不可忽视的。
, U, N& D; K; ` 中暑与闷缸
( ?5 o7 Y" e$ H 烫尾病( c" A" @2 O: r" l' ]0 U
鱼鳔失调症
: T) `* c' q9 `+ r; J% W 萎瘪病0 y( L9 j5 r! u
金鱼的敌害5 A2 w4 t$ Z( Z
家庭饲养观赏鱼,平时可自备如下常用药物:3 [: p2 |1 R# o2 g. a
1、氯四环素,疾病对象是烂鳍。水棉病。溃烂症等,用药浓度10~20mg/L,鱼病时可持续药浴4~6天,可根据需要重复药浴。
$ J, g! A1 Y) L+ t* f% Z1 I% T O 2、呋喃西林,疾病对象是烂鳍。烂尾。水棉病。溃烂症等,鱼病时持续药浴5天,可重复药浴,用药浓度0.1~0.3mg/L。7 i; y& r9 W, E* q
3、羟四环素Oxytetracycline hydrochloride,疾病对象是全身细菌感染如溃疡症,大型鱼直接注射,可重复使用至症状消失,剂量10~20mg/鱼重kg。小型鱼可按 60~75mg/鱼重kg的比例与饵料混合饲喂,持续1~2周。
$ _& \, q' x) S4 f' o6 W 4、福尔马林,疾病对象是鱼体表粘液症。皮肤及鳃寄生吸虫(钟形虫。三代虫。车轮虫等) ,持续药浴数天,用药浓度20~25cc/ T水。
6 a$ {( W$ b) W; ? 5、孔雀绿,疾病对象是霉菌。白点虫。丝绒病。皮肤粘液症等,持续药浴数天,用药浓度为0.1~0.3ppm(百万分之一)。
# A& B" z- I% X0 S" E 6、甲基蓝,疾病对象是霉菌。白点虫。丝绒病。皮肤粘液症等,持续药浴数天, 用药浓度为1~2ppm。
7 d2 q/ D0 e/ N3 Y$ C& e1 O5 p 7、高锰酸钾,疾病对象是鱼虱等外寄生虫,短时间药浴30分钟,用药浓度为1~3ppm。
6 y2 b3 w' N& p# e! S& r4 T' Z3 E 8) 金鱼疾病的用药
" i9 c& n0 Y) [ 1) 细菌性感染 - 烂尾, 烂鳍, 鱼鳍或鱼身出血丝, 身体出现白霉, 肠炎, 烂鳃等…可用以下药品:
7 H* H8 `! x- ~& Z1 J. N) O a) 盐: O. {2 i3 i; p3 P- h
b) 呋喃坐酮 (俗称"痢特灵")
/ u" T; L- M" x c) 青霉素
3 k# I0 c# t, o; o( ]& Z8 j6 N d) 氯霉素' t4 E" \0 x, c9 U; s. b! a
e) 孔雀石绿
" X. c) H3 ]) L" f5 i6 t$ F f) 四环素
4 \( f/ T) L1 W2 G+ Z g) 土霉素
' d; U+ G& m% @! J* e* U9 t" Z% @ 2) 寄生虫 - 寄生虫性烂腮, 寄生虫, 白点病等…可用以下药品:
7 x5 r; `' S) W6 E( e, O- K a) 敌百虫
! s. Q2 a- T9 y- G* i b) 高锰酸钾6 R1 V2 ~! w0 q; ]. u, b' Q+ w
c) 硝酸亚汞* G5 V) P' t3 o2 _, _
3) 物理性溃疡 - 如表皮创伤, 折鳍等…可用以下药品:% D0 T* e( E4 k! I7 j& C2 G. _- f9 W
a) 红药水
0 }6 c' n( I7 {8 T* s. X b) 青霉素
4 _9 ?! d+ q+ s, f 白点病(又名小瓜虫病)
! @2 E: n8 v- |. @) m5 T [发病原因] 白点病的病原是由原生动物小瓜虫侵入鱼体皮肤或鳃部而引发。其小瓜虫属原生动物中纤毛虫的一种。镜检成虫体内具有马蹄形大核。幼鱼仅有圆形、椭圆形或棒形的大核。虫体柔而可塑,形态多变。此病是观赏鱼中最为常见的多发病之一,它的发病特点是传染快,流行广,危害大。
3 u& I- O( q; d [症状] 每当小瓜虫的幼虫侵入鱼的皮肤、尾鳍或鳃瓣表皮后,这种虫就以鱼的组织细胞为营养,引起组织坏死,形成白色囊孢(即肉眼所见的鱼体出现的许多小白点),故名白点病。严重时,病鱼表现为体表覆盖白色黏液层,体色暗淡,少光泽,懒于游动,腹鳍不畅,单独滞浮水面,有时也集群绕池,停食少便,鱼体消瘦,呼吸受阻,最后密布白点而死亡。! i/ e" r+ E) x8 `8 e0 E# p% S% K
[发病季节] 一般发生在12月至翌年6月间,水温在14—25℃时,为小瓜虫繁殖的最适宜温度,也是此病的好发季节。而水温在10℃以下或高于28℃以上时,则小瓜虫幼虫发育停止或逐渐死亡。% X& R# `/ K: G2 s$ V
一般鱼类均有一种透明的分泌黏液,这种分泌物对鱼体本身是起到了保护作用,它可减少对鱼的侵袭。, n0 ]# i3 A/ W" e, m, _/ N2 h# J8 L4 L/ h
但当金鱼局部发生炎症或其他疾病初期时,它的分泌物往往也会增加的。特别是一些头部有发达肉瘤的金鱼在肉瘤间隙中,容易产生一种白色分泌物,有的较稀薄,有的像厚脓样,这种现象往往多见于早春和秋季鱼病好发季节。一旦发现上述情况,就要进一步检查患处有无炎症和寄生虫害,以便对症下药。
/ ^' \! ]8 P8 u* \7 M 饲养过程中往往在金鱼肉瘤间隙中,会出现有白色乳状物,有的金鱼饲养前辈称这种白色乳状物为“发头”。这种白色乳状物的产生没有传染性,用棉签轻轻一擦或一压挤就可以擦去,然后涂上一点红汞就好了。! a' G4 D8 C, `' u" T5 ?
为此,当你看到鱼体上有白色乳状物时,特别是头部肉瘤间隙中的白色黏状物,应仔细观察局部有无炎症,结合观察鱼的活动,食欲和鱼便是否正常等情况,不要草率用药。如果没有什么病变,鱼的活动、食欲和鱼便均属正常,则只要用点红汞涂擦几次就会好的。千万别盲目用药,尤其有毒性的药物,更要慎用。8 g3 ^! x; ?8 ^; f9 T: w( V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