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草喂猪山里人罗祖明
农村的山野上到处是野葛、苦菜、鱼腥草、野芋等,这些野草是中草药,勤劳的山里人却用它来喂猪,谓之药草生态养猪,先请看——
秋访高漈岩
●詹昌政 文/图
天上人间——永安小陶高漈村$ [9 w2 {' d4 X+ i
# D1 A' \4 |+ w: f
从永安市小陶镇石峰村望去,高漈岩陡然壁立,耸入云天。朋友说,山尖下方凹处,有个小村,叫高漈,海拔950米。
水泥公路以“之”字形向上,向上,山上林密、风凉。不时有卡车下山,满载着竹子。从盘山公路俯看石峰,时值秋熟,整个村子就像浮在金黄稻海里的绿色半岛,美得惊人。
公路过峡,高漈村就隐于古树挺立的岭下,一小片的开阔地半居半田,鸡鸣时起,安详幽静,恍如天上人间。这里南宋开村,地偏人少,曾是有名的“韭菜村”:一有收成,土匪就来抢了,跟割韭菜一样。然而,罗氏子孙一代又一代生存了下来,他们以附近的三大瀑布为豪,命名:高漈。路边,屋前,野梨伸手可摘;下埕,架上,晾着红菇、药草。靠山吃山,背靠高漈岩连片原始次森林,村民有取之不尽的山珍。
当年红军从高漈的古道匆匆走过,没有惊扰百姓,也没留下遗迹,但在高漈岩的另一边——牛益村写了标语。他们刚刚参加了永安的小陶战役,在高漈岩下的白粉山激战,伤亡300余人,如今石峰前往小陶路边的红军庙、无名红军墓,跟这场战斗有关。80名伤员先在石峰医治,然后转移到牛益村养伤。在这深山里,红军写道: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占福建!反对国民党食盐封锁!
沿着水泥公路,我们来到牛益村。这里的民居顺垅依山而筑,或带庭院,或成吊脚楼,麻石小径曲折相连,花草树木沿路生发,富有诗意。村中央的溪亭适于停车、聊天、小聚。从牛益到高漈,都是罗氏乡亲,以前串个门,得走小半天,如今只有十几分钟车程——在这白云深处,挖笋、采菇的手,纷纷握起了方向盘。
他们的先辈握过红军的手。当年,这里的家家户户住了红军,有庆堂、敦厚堂留下了许多红军标语。在罗朝福老厝就有十几条红军标语,其中写道:白军士兵是工农出身。中国人死也不打中国人!消灭大刀会!——当年的斗争策略可见一斑。
讲起当年,村里人还记得老辈说过:高处的一座老厝架起了天线,屋里滴滴嗒嗒地响;敦厚堂成了红军医院,受伤的80名红军在这里住了7天。山下打仗,山上养伤,牛益村的先辈和石峰的 一样,为革命做出过贡献。
如今,高漈、牛益都出了种养大户,新楼拔地而起,大车小车停在村道、庭院。有些 农家改了厕,设了会客厅,进入要脱鞋,电视、茶几、瓜盘……接近城里人家。
山上,山下,红旗一展都如画!
原载于2013年9月26日《三明日报》
8 l' W Q- G3 P
新发现的红军标语. ~( U; l0 `% t
# x1 v [9 Q0 s, h
古厝有庆堂的门口、厅堂留有红军标语 (詹昌政 摄影)
" N1 S- c& d6 S! Z' x5 b/ b. _0 v c& L
罗朝福老厝新发现红军标语(詹昌政 摄影)+ b. Y; N$ y. c" V# `: K5 q
8 c4 Z; @% ?' U0 `# A- l6 n+ N
新发现的红军标语(詹昌政 摄影)
$ j( h; _, b2 K/ k" J. r注:此文作者为《三明日报》记者,发表于2013年9月26日《三明日报》
" [( G# w" q7 _' \! ^6 |% x' [3 d————————————————————————————
) C7 X# s0 E3 p9 |( A以下为2013年9月26日随同詹记者随同《三明日报》记者詹昌政先生前往高漈坑采访的阿管于2014年9月18日再次迁往高漈坑拍摄的照片:' ]" ~ g) X( ^. h2 @' _
高漈岩山顶上的神农庙(管其乾 摄影)- k6 z: o# c$ s1 U2 k( _" P
, t1 {3 `! b3 x
右起福建省永安市小陶镇牛益村高漈坑自然村村民罗星海、罗振含和小陶镇居民邱德华等在祭拜中国农业的始祖神农氏,祈求保佑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国泰民安。该神农庙位于石峰村境内最高的山峰高漈岩(管其乾 摄影)- K7 H% Q- [; [5 B, p) Z
这座有岩石峭壁的山峰就是高漈岩,石峰村因此而得名,在高漈岩的山顶建有神农庙,传说中的神农氏就住在山顶上(管其乾 摄影)
" Z3 C9 x3 t% K7 W2 u: D1 L
在石峰洋内的80%土地上都可看到有岩石峭壁的山峰高漈岩(管其乾 摄影)" t- l/ ^$ p9 w" d7 `* E7 F2 b
5 G* y8 o1 V# O. G0 k, J+ w
0 _0 z. q+ I9 L# ^+ i
( j- y+ b; S( h8 v. R( S* ~7 t2 a
& R# y5 O8 H! ~# 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