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77|回复: 0

[理财杂谈] 速威集团:区块链应用再迎风口 央行数字货币呼之欲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8-26 18:50: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8 R& G6 O4 v! A  
: y0 b, x3 @; i- J5 E6 b, A  在日前举行的第三届中国金融四十人伊春论坛上,央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穆长春表示,央行下属的数字货币研究所早于2018年就开始了数字货币系统的开发。央行数字货币已是“呼之欲出”,随后引发了互联网和金融界广泛热议。
7 M7 M1 S" [* ?) [( L6 ]  
2 W8 n7 y7 S& t1 Z  速威集团市场分析师指出,央行研究发行数字货币并非一时之举。从2014年至今,央行数字货币的研究已经进行了5年。2017年,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正式成立。目前,该所已经申请了74项涉及数字货币技术的专利。
" |% }; j# J  d  
, G( B8 d! ?$ }8 f+ t- p& Y/ k, a  那么,此番央行提出的数字货币与商业“虚拟货币”有何不同呢?
5 E" ]1 i3 _6 N# c  ' f& P4 `' j6 L3 `. E; {( C
  从货币属性看,比特币等“虚拟货币”本质上并非货币。“虚拟货币”不像国家发行的法定货币有国家信用支撑,其投机性受到监管趋紧和技术问题等因素影响,价格常常大起大落,并在很大程度上干扰本国乃至全球货币金融体系的正常秩序。从货币流通原理看,为保证金融体系的有序运行和宏观调控,只有国家才能对货币行使发行的最高权力。因此,央行数字货币是基于国家信用、由央行发行的法定数字货币,与比特币等“虚拟货币”有着本质区别。$ U3 a$ J+ o- J$ H
  
: g7 ?1 s( y; u/ N0 C0 r( d5 D" a  央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穆长春表示,以往电子支付工具的资金转移必须通过传统银行账户才能完成,而央行数字货币可脱离传统银行账户实现价值转移,使交易环节对账户依赖程度大为降低。通俗地讲,央行数字货币既可以像现金一样易于流通,有利于人民币的流通和国际化,同时也可以实现可控匿名。穆长春指出:“对老百姓而言,基本的支付功能在电子支付和央行数字货币之间的界限相对模糊,但央行未来投放的央行数字货币在一些功能实现上与电子支付有很大的区别。”' n, K9 f# s/ i- F3 Z, p# d' I1 F
  $ N- H" {* c0 v3 i: A  L4 j* ^
    ^  v1 W- e) f* @2 u
  
7 B4 f  u5 U  h6 h  速威集团市场分析师表示,央行数字货币的设计主要针对流通中现金的替代性,既保持现钞的属性和主要特征,也满足人们对便携性和匿名性的需求。由此看来,央行推出数字货币,既不是当下流行的电子钱包或网上支付,也不是完全“推倒重来”取代现有的人民币体系,而是对流通现金具有一定替代性的全新加密电子货币体系。
8 C% c4 M/ T4 i: v4 e% s5 p* r- v  
" U- c0 B  g3 M, {  据了解,目前全球还没有一家央行正式推出法定数字货币。包括英格兰银行、加拿大央行以及瑞典央行在内的多国央行正在进行法定数字货币的研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表示,计划根据特别提款权机制推出一个全球数字货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货币(IMFCoin)。
1 c2 c& p% q2 P  * R# L) N' O% B
  
' [, a& C. m/ A% X) T1 l  
5 n4 X7 X! {+ b  速威集团是一家总部位于迪拜并受其监管的全球在线经纪商,自2016年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打造不受时间、空间、市场或资产类别约束的交易工具,以助力客户迈向成功。通过连接全球金融市场、提供先进技术、分享专家见解,为多资产投资和交易创造便利,速威集团已成为在线交易和投资领域最值得信赖的品牌之一。0 v0 E9 y3 b* X. _# v% u0 F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网站地图|

闽公网安备 35030402009042号

©2012-2013 Ptfish.org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闽ICP备13000092号-1
网上报警
郑重免责声明:莆田强势社区(ptfish.org)是非商业性网站,不存在任何商业业务关系,是一个非盈利性的免费分享的社区。
本站部分内容为网友转载内容。如有侵犯隐私版权,请联系纠正、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站为网友转载出于学习交流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赞同其观点的真实性。
GMT+8, 2025-5-1 10:33, Processed in 0.067334 second(s), 21 queries,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de ©2003-2012 2001-2025 Comsenz Inc. Corporati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