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56|回复: 0

[职场杂谈] 我国科学家设计合成出高性能近红外发光材料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0-4-19 19:48
  • 签到天数: 153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9-5-4 00: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国科学家设计合成出高性能近红外发光材料
    ; T% X) P# r( s
    7 [. w6 t1 T! A) P2 O* ?+ [( w: K4 {: R; ~
        记者从西安交通大学获悉,该校理学院化学学科周桂江教授团队联合校电信学院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相关专家团队,设计合成出一类分子结构简单而发光性能优异的近红外发光材料,打破了能隙规则(energy gap law)以及传统的近红外材料合成方法复杂低效,高性能近红外发光材料非常稀少导致格局,其相关研究成果近日以《利用氢键增强分子间聚集效应研发可制备高性能近红外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磷光材料》为题,近日在Wiley旗下期刊《先进科学》上发表。
    " y( ?, ~6 q3 B4 Q5 x: Q; k* [( E' U# m! Y1 Q4 v
        近红外光在光治疗、生物成像、通信以及夜视显示等方面具有特殊应用,在可见光OLED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最大发射峰波长超过700 nm的近红外OLED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当前,受制于能隙规则(energy gap law)以及传统的近红外材料合成方法复杂低效,绝大部分近红外OLED的发光外量子效率都低于10%,高性能近红外发光材料非常稀少。
    ) t6 |2 G8 ]8 f$ @1 g& e8 ~( [
    1 H' E' l) L: Y8 N" c6 P" H    有鉴于此,西安交大理学院化学学科周桂江教授课题组青年教师杨晓龙博士设计合成了一类分子结构简单而发光性能优异的近红外发光材料,并与电信学院吴朝新教授以及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马伟教授等团队合作研究了该类材料在近红外OLED中的应用性能及其相关机理。研究发现,通过改变分子结构调控分子的静电势强弱以及分布区域,可以增强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进而改善材料的发光性能以及载流子传输性能。以该材料为发光分子,采用真空蒸镀方式制备的非掺杂OLED表现出非常优异的发光性能,最大发射峰波长为724 nm,最大外量子效率达到16.7%。: ^0 U+ |  A/ b+ V' H
    * ~8 i6 Z. _/ b/ U
        可见光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技术正在走进人们的生活,在信息显示如手机屏幕、电视屏幕以及发光照明如室内照明、汽车尾灯等应用场景中不断提高人们的应用体验与生活品质。# I$ ^7 O, |5 l6 [+ j

    7 N3 o) v  L5 p% U; P1 r    2019年广州光亚展将于2019年在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展馆隆重举行。将展示多元化照明和LED技术方案,满足业内人士在采购、交流市场资讯和拓展商机方面的需求。8 i1 y" v1 S! v7 F) M6 m0 @# ?

    . R; n, h8 s0 w
    ( o0 S5 m& h) j1 B
    " \0 N' a3 T! k" b# r+ L
    4 t, K, Y) d# g! L  v0 I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网站地图|

    闽公网安备 35030402009042号

    ©2012-2013 Ptfish.org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闽ICP备13000092号-1
    网上报警
    郑重免责声明:莆田强势社区(ptfish.org)是非商业性网站,不存在任何商业业务关系,是一个非盈利性的免费分享的社区。
    本站部分内容为网友转载内容。如有侵犯隐私版权,请联系纠正、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站为网友转载出于学习交流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赞同其观点的真实性。
    GMT+8, 2025-9-14 23:25, Processed in 0.084274 second(s), 23 queries,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de ©2003-2012 2001-2025 Comsenz Inc. Corporati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