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9 t' @9 z0 q$ `' M/ W 我们有幸成为今天的父母,就不能忘记父母的责任是在孩子心中播种爱,培养爱,传播爱;我们有幸培育今天的孩子,就要让孩子明白,他们的责任是发现爱,感受爱,发扬爱。
) G" g" \( ?* H" t4 ~! z* a7 J
爱的方法之一:用爱的目光注视孩子
2 {8 b" p6 Y# v7 ]' J( ~7 Z 爱的目光是孩子成长的营养源。与孩子交流时,成人爱的目光,往往胜过语言。
, R0 ~- {4 K5 j1 }7 n- P
93岁高龄的日本小儿科医生内藤寿七郎先生,也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
- r4 h+ F9 G. T, W# |( ~
有一天,一位妈妈带着两岁的男孩前来找内藤先生看病。妈妈说,一升装的牛奶,这孩子一口气就能喝光。因为喝牛奶超量患了牛奶癣,皮肤刺痒睡不着觉,举止焦躁不安。
$ f. U' F. ]- q& j/ U+ V$ Q
内藤先生不慌不忙地将白大褂脱下,然后跪在那个男孩面前,看着对方的眼睛。
, h3 v# J% A+ e% i. c
“你喜欢喝牛奶吗?”内藤先生温和地问道。
- |( Z, _) j+ s4 h+ ^; g) Y' F 男孩点点头。
& L8 p1 Y) j9 @" i% | 内藤先生仍然目不转睛地看着他说:“如果不让你喝你特别喜欢喝的牛奶,你能忍得住吗?”
0 t( R9 K1 `$ l0 o) Y0 o$ i, I6 J
男孩显出烦躁和不满的神色,并且把脸扭向一边。
; n9 C: d5 y! k7 b
内藤先生并不气馁。他跟着转到孩子面前蹲下身子说:“你可以不喝牛奶的,是吗?”不管男孩怎样不耐烦、拒绝回答,内藤先生的目光一直充满着信赖,口气也十分诚恳。
$ {5 w+ \% k0 Q6 a 终于,男孩轻轻地点了点头。
. e- q+ `3 v0 l$ k3 w 奇迹发生了。男孩回家后不喝牛奶了,湿疹症状很快消失。一年半以后,他的母亲认为可以喝点儿牛奶了,可男孩说:“大夫说能喝我才喝。”母亲只好请内藤先生来帮忙。
0 D; t4 U: T+ g 这一次,内藤先生仍然是看着男孩的眼睛,微笑着说:“你现在可以放心地喝牛奶了。”从那天起,男孩真的又开始喝牛奶了。
8 J6 \3 D. m/ V6 d; i. y! u% V
内藤先生通过这件事总结出:哪怕是才两岁的孩子,只要他明白了道理,就能控制自己。于是,他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爱的目光足够吗?”这个口号提出至今已经半个多世纪了,现在听起来仍然觉得十分亲切。
5 A5 p# `. X# P# j6 m u6 f
因为,今天的孩子多么渴望爱的目光!
, \- a+ T9 \- R# g 有一次,我乘火车去九江。我睡在中铺,邻床下铺有个大眼睛的小女孩在专心地看书。我对她发生了兴趣,用欣赏的目光久久地看着她。小女孩敏感地发觉了我的目光,看得更加认真了。我从中铺下来,坐在她身边跟她聊天。说话时,我一直用疼爱的目光注视着她,小女孩竟然把心里话全掏给了我这个不相识的阿姨。
) C' Z' `' O% [ 第二天早晨,她非要跟我一起去餐车吃早饭不可。她姑姑说:“别跟着捣乱了,你从来没有一次能把碗里的饭吃光。”
( ^, ~) ?5 Q0 y
小女孩用渴望的目光看着我。我爽快地对她说:“好,我请你吃早饭。” 餐桌前,我问她:“你能吃多少?要吃得光光的,一点儿不剩才行!”小女孩想了想,说:“半碗粥,半个鸡蛋。”
- @( U% s' v2 F* z9 f0 e
“好。”我用信任的目光看了看她,给她半碗粥、半个煮鸡蛋,然后埋头吃起自己的饭来。
: l: l* c7 ^+ \2 Q0 F2 [1 H 开始,小女孩吃得很好,不一会儿就玩了起来。她的姑姑在旁边开始数落她:“我早就说过,你不会好好吃的。”
$ i- C+ e' s7 c; d+ p9 U0 C. K “她会吃干净的!”我微笑着对她姑姑说,又给小女孩使了一个眼色。小女孩什么都没有说,把碗里的粥全喝了。
" q9 v1 v/ k6 o7 @0 N “真了不起,说到做到!”我向她伸出大拇指,“以后我们吃多少,盛多少,再也不会剩饭了,对吧?”
- W5 k0 L& L( D/ h1 I) ] H “对!”小女孩高兴地答应。
7 V- M `( U# s+ i$ ?/ j
爱的目光,竟然使这个7岁的小女孩一下子把我看成她可信赖的朋友!难怪人们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原来,这窗户里能发出许许多多的信息,其中最重要的信息就是:我相信你!
4 ?, ~+ V" d! u* J8 v, V 假如你的孩子变得烦躁不安,你可以想一想,是不是孩子缺少了爱的目光?假如你的孩子变得沉默寡言,你是不是扪心自问,对孩子爱的目光足够吗?
/ U S/ I' O$ O7 L6 D! R3 o 爱的方法之二:用爱的微笑面对孩子
; y( G$ x D: A- ?
对孩子来说,爸爸妈妈的面部表情非常重要。微笑能照亮所有看到它的人,它像穿过乌云的太阳,带给人温暖。
- a8 g* {: B m& g
走进孩子中间,常常听到一个奇怪的问题:“老师怎么不会笑?”
3 S0 A+ o3 ^# }4 y% g 一次,我去长春市一所实验小学与孩子们见面,一个高个儿女孩气喘吁吁地跑上台来,她的直爽让师生们都愣住了:“知心姐姐,我们的老师不会笑怎么办?”
9 q/ s; b0 f) e& i) Z; G+ v& n0 G
为了缓和气氛,我给大家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
6 b$ d7 n% h0 j3 ~4 X9 t/ R
我曾经到北京宣武区一所小学采访。在一本中队日记里,我无意中发现了一篇文章《老师的笑脸哪儿去了?》。
6 a0 c- X6 a" P5 P- ]# r! p
文章说,所有的老师都是绷着脸来上课的,只有美术老师笑眯眯的。结果,课堂上有高声讲话的,有下座位借东西的……美术课成了乱糟糟的自由市场,后来逼得美术老师不得不收起笑脸,也绷着脸来上课。说句不好听的话,这叫“给脸不要脸”。
2 F2 g9 \. \* M 同学们听了,大笑起来。
/ c* S# X1 G3 w) [" a6 c. O
笑声过后,我问这个提问的女孩:“你们有没有过‘给脸不要脸’的时候呢?”
, _9 F% O3 V( [2 X
“有。”女孩坦白地说,“只要老师给点儿好脸,有的同学就开始折腾。”
( I. f& z2 a' D& z0 B 台下又是一片笑声。显然,他们经历过。
?: C* V. a: Y4 l
“那你有没有想过去调查一下,老师为什么不爱笑?除了你们的表现,老师家里会不会有什么不顺心的事情,比如孩子成绩不好,丈夫和她闹别扭……”
; x4 ~4 @& m' \! X- O7 }
最后,我向同学们提出建议:去调查一下“老师的笑脸哪儿去了”。
0 F5 j. u% a$ `8 d 几天之后,我收到几个同学写来的“调查报告”。
6 a) y" O$ A" o, D- N
其中一份“报告”写道:“下课后,我‘跟踪’老师去了办公室。在门口就听到里面传出爽朗的笑声, 一听声音就知道是我们班主任在笑。我立刻跑进去,想看看老师笑起来什么样子。可是,当我叫了一声‘老师’,老师转过头来时,脸马上变得冷冰冰的,一点儿笑容都没有了:‘你来干什么?’老师甩给我一句冷冷的话。我一下子明白了,老师不是不会笑,而是不朝我们笑。”
$ R3 n1 z; e6 H9 E- m" u# [
这件事过去好几年了,可我一直忘不掉。孩子们多么渴望得到爱的微笑啊!
! J5 E) a+ W: H) a4 O7 z 在中国少年报社组织的“我眼中的老师”绘画比赛中,绝大多数孩子笔下的老师都是绷着脸的。好容易找到一张“笑脸老师”,画画的孩子还在旁边注上:“老师终于笑了!”
3 `$ K4 e2 K/ B! P! I; L% t- s 孩子们都喜欢爱笑的人。笑,是爱的语言。你冲他微笑,这表达了你内心的感情:“我爱你!我喜欢你!你使我快乐。我很高兴见到你。”从小在微笑中长大的孩子,容易形成乐观、积极的心态。作父母的再忙、再累、再烦,也不要忘记把微笑送给孩子。
( @+ t8 D1 j- G [) T" V; h) k* ` 爱的方法之三:用爱的心情倾听孩子
8 e e( Y3 b/ Z9 j% n% x9 ~ 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认为,父母让孩子通过语言把所有的感情——积极的和消极的——都表达出来,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4 E/ ]0 `3 d7 } 孩子常常希望父母能分享他的快乐、分担他的烦恼,而我们这些当父母的,却往往只爱听“好消息”,不爱听“坏消息”。长此以往,孩子失望了,觉得有什么事情对父母说了也是白说,不如埋在心里。久而久之,消极情绪找不到发泄和化解的渠道,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可能爆发,变成一种对抗情绪,给孩子和家庭带来伤害。
- R! X- x4 `' r; g; D# B
初一女生小雪吃安眠药自杀,经过抢救醒来的第一句话就是要见“知心姐姐”。事情发生后,她拒绝跟爸爸妈妈对话。我赶到她家,走进了她的房间,小雪对父母说:“你们先出去吧,我想跟知心姐姐单独谈谈。”
F6 W2 o5 B [" `, B
我们俩面对面地坐着。“真没想到,我还能见到您。我吃了半瓶安眠药,早应该死了。不知道为什么没有死,可能是我不该死吧,死了我也见不到您了。”
* `& w3 X+ M! ~! r- E
我什么也没说,只是静静地听着。
! o5 n4 ~7 e( @7 h5 l
“我是分两次吃的。第一次吃完,我想起爸爸妈妈都很爱我,我有些舍不得离开他们。可又一想,活着也太没意思、太累了!我又一次把药倒进嘴里。以后,我就什么都不知道了……”小雪平静地说着,好像是在讲别人的经历。
- L9 ^0 u1 k# W3 e “死是很痛苦的,下决心死也不容易。你为什么想死呢?”我心疼地问。
1 d% ~0 ?2 R' I6 e6 f! ` “活着更痛苦……”她接着说。
; G( [0 ^7 p6 A4 o$ S
我俩谈得很投机,但实际上主要是她在讲。小雪表达能力很强,思维也很清晰。“你很有能力,讲的故事可以写部小说了。如果真死了,怪可惜的,也许中国因此就少了一位女作家呢!”我情不自禁地说出对她的看法。
0 S6 y- G. {) [, s, A$ [ q “我妈可不像您这样看。她对我要求很高,整天催着我学习、学习,弄得我很烦也很累。”说起妈妈,她眼圈红了,“妈妈为我操碎了心,老想让我为她争光,她活得也挺累。”
l* e) c0 {: f/ o6 ]4 I9 K* J4 h
不知不觉,我们谈了将近两个小时。“好了,我心里的话都跟您说了,我觉得好受多了。我妈从来没有这样跟我说过话。”她是一边打着点滴一边跟我谈话的。
) D9 p* X3 ?) b 几天后,北京市教委的一个同志告诉我,小雪很感激我去看她,并对她妈妈说:“您瞧‘知心姐姐’,能微笑着听我说每一句话,听得那么专心,那么爱听我说。您可是从来没有这样听过啊!”
9 u e* P7 p4 O) b% |6 h4 A
我真切地感觉到倾听的分量!小雪刚从死亡线上被救回来,第一个需求便是希望有人听她倾诉。没有人理解她,是她选择死亡的原因,而有人关注她的倾诉,又给了她生的希望。
i6 R! Y3 h; i0 ~% U5 K0 Y0 T& z 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只有觉得对方能真正理解他的想法时,才听得进对方的话。父母作为倾听者给予孩子的关注、尊重和时间,是对孩子最有效的帮助。
2 ]+ R7 O' @" |- h4 W7 `! P 倾听,是一门艺术。如何听孩子说话呢?我提几点参考意见。
' a. P2 f0 M5 q0 N2 C- P
一、做出听的姿势
. O$ J- V$ m3 i" |
·与孩子平视,不可居高临下。
+ Y! c+ s- m5 J% u
·身体稍稍向前倾,这是表示有兴趣的姿势。
* d: R* F5 \ O9 w# h5 C
·不要制造“墙壁”。如两手抱着胳膊或边听边翻着书,这些举动对孩子来说,都是一种障碍。
) l4 d. t6 X$ ?& \: I# R ·用眼睛“听”。睁大眼睛看着说话的孩子,很自然地用眼睛来表达你的兴趣和愉悦。
1 l8 u. ]1 O5 s( u 二、表现出听的兴趣
6 j8 U8 R* f) d5 h/ e3 _$ B. G; D/ p
让谈话者最扫兴的是听到对方说:“我早就知道了。”
: Y) W) ^- W6 |/ S. N$ _3 U- O
记得有一次,我大嫂津津有味地向我大哥讲一部电影的故事情节。这部电影大哥已经看过了,可他竟然听得非常入迷,还不时地问:“后来怎么样了?”我觉得好笑,暗地里问他:“你不是看过了吗?”哥哥笑着说:“如果我说看过了,你大嫂该多扫兴!”我对大哥的敬佩油然而生:他是多么懂得尊重人啊!
- o* h8 c% k2 y) z, \2 q
有些父母,对孩子就缺少这种尊重。孩子才说两句,大人就不耐烦了:“知道了!知道了!别烦我!”“该干嘛干嘛去吧,谁有工夫听你神侃!”
( c- @4 H) r0 e& [
于是,孩子十分扫兴。我们当父母的关心孩子,不应只是关心他的冷暖、吃住,还要关心他感兴趣的事。对孩子关心的话题产生了兴趣,你同孩子谈话的兴趣便也具备了。
1 t: a0 L4 p5 i, s 三、将你专注倾听的态度传达给孩子
9 C$ |0 O: ~8 F& ~ 送给孩子最好的赞美是让孩子知道,他所说的每一句话,你都认真听了。
9 M! ^3 R- N8 G, Z6 F: s) z" h
·用表情变化来传达。比如:保持微笑,并常常做出吃惊的样子。
: c; z+ ^8 y( |* k" ]& f ·用语言表达。听孩子说话时,用简单的话语来表示你的兴趣,诸如“真是这样吗?”“你的想法太好了,请继续说!”等。
8 ], ^& k: W8 P8 P1 C6 i# f 也许你会发现,不论孩子的话题多么简单,如果你想要表现出有兴趣的姿态,那么兴趣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出来。如果你总是沉着脸,一言不发,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就会令孩子十分失望。
. O2 b; k2 `5 |6 c L" A. W' Y/ {' M4 } 俄国伟大的作家契柯夫说过这样一句话:母亲之所以在教育子女方面不能由外人代替,就是因为她能够跟孩子同感觉、同哭、同笑……单靠理论和教训是无济于事的。
, x7 Y1 h8 v( ?' I( N/ i 爱的方法之四:用爱的眼睛发现孩子
& z2 z; J# R; m% B0 W& \
成长中的孩子最需要发现。发现什么?孩子的长处。
% y2 }' g( R9 w 谁会以自己的短处作为生存条件呢?人应当扬长避短。如果经常展示自己的长处,别人就会认为他行,他就朝更行的方向努力。我们只有用爱的眼睛去看孩子,才能发现孩子的长处。正像北京前门小学钱红石校长说的那样:“只要看重您的孩子,就会让蒙尘的金子闪光!”
: v2 J! M7 q# y6 I" E- X 发现孩子的长处,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入手:
0 J7 d) S" E* J! z: j- j% d 一、发现不同点
/ ]/ r$ l0 a( d F 就像天下没有一模一样的树叶一样,世间也没有一模一样的孩子。父母的责任就是发现自己孩子的“不同”。
% Y% N# i) R5 x: J/ ~. ? D S
爱迪生上小学时,对学校的新教具很好奇。他把教具全拆了,又装不回去,气得老师请来了他的妈妈。老师对爱迪生的妈妈说:“你的儿子太爱拆东西了,你要让他改改这个毛病!”“老师,我看你不对哟!我观察儿子很久了,他跟别人最大的不同就是喜欢拆东西,你叫他改掉这一点,那我儿子不就跟别人一样了吗?”爱迪生的妈妈坚信这是儿子最大的优点。
* _5 V- S' e# w2 h3 k* ^! X) H: @9 e7 ]: m 正是受到妈妈的鼓励,爱迪生的动手能力越来越强,最终成为伟大的发明家。可以说,没有爱迪生的母亲,就没有爱迪生的成功,是她发现了儿子的与众不同之处,发现了儿子的才能。
. x1 e8 l9 d3 b( k' `' Q/ ~: \ 那么,你的孩子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吗?如果你还没有发现,你就有可能扼杀一个天才,尽管你是无意的。每个人都有与众不同之处,这个不同点也许就是他最行的地方。
[3 L* \) A9 A8 w) _4 L
二、发现闪光点
: [% e8 s% r8 l8 F2 }* F9 E 武汉市有个学习不太好的学生,上课特别爱举手。有时老师的问题还没说完,他的手就举起来了,可让他回答,他又答不上来。老师课后跟这个同学聊天,问他原因。
* o z* M+ o- v9 x0 B “同学们总笑我成绩不好,说我笨,我不服气。所以老师提问我总举手,想让大家看看,我不笨,可实际上我不会。”学生对老师实话实说。
+ U! D/ ~! y( n1 c+ B' c W
老师了解了真相,表扬了他的积极性,并且跟他订下“君子协议”:“以后老师再提问的时候,如果真会回答,你举左手;如果不会,你举右手。”
6 y: V4 F% v3 Q
老师心里有了底,以后上课时抓住这名学生举左手的机会,让他回答问题,并经常表扬他。从此以后,这个学生在学习上很有起色。
8 B) I( J+ r. I( O# k 孩子天天在进步。父母和老师要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去发现孩子,特别要善于发现后进孩子的闪光点,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
0 a, N2 l* f+ [
三、发现动情点
& G7 t9 a- S: L
孩子的内心是纯洁的,孩子的情感是细腻的。我们要与孩子为友,就要去发现孩子的真诚,倾听他们真挚的声音。
% g' S8 a1 y4 M" m2 E0 y% y
有个年轻女教师上课,穿了一双高跟鞋,走起路来“咯噔咯噔”地响。一个男生总是低头看老师的鞋,老师训斥道:“注意听课,不许再看!”老师一走动,“咯噔咯噔”的声音又响起来,男孩忍不住又低头看。老师生气了:“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正经!”男孩再也不敢看了。
( @$ H F, X& [3 H3 Q" B M" I
有一天,这个男孩病了,老师去家访。听到“咯噔咯噔”的声音,男孩急忙打开门,一看是老师,什么也不说,转身就往里屋跑。他从床底下掏出一双高跟鞋,含着泪说:“我妈活着的时候,就爱穿高跟鞋。一听到老师高跟鞋的声音,我就想起我妈……”
' y( g, H1 D. U$ T. ^9 ?
孩子对亲人的爱往往表现在细微之处,这细微之处又往往容易被忽视和误解。
; [: Y# [! K2 p8 w3 K" W" @/ U, q
有个孩子对我说:“我妈过生日的时候,我送给她礼物。可我妈说:‘花钱买这些干什么?’我当时挺生气的,觉得一份好心白费了。第二天,我发现妈妈在仔细看我的礼物,我挺高兴的,知道妈妈还是喜欢我的礼物。她要是不用那种口气说话就好了。”
3 \1 r8 E- ^0 D! ~6 G* J+ a3 W5 x2 u5 d6 B
3 [& w5 ]: N( B$ T
% s6 j- B' J) K+ p. ]; S# Q9 S6 E
家庭生活中,常常发生的是细微小事,但是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孩子的真诚和爱。善于发现,是我们走近孩子并与之沟通的法宝。
; }3 z c8 n0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