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擦汗 2020-4-18 08:17 |
---|
签到天数: 164 天 [LV.7]常住居民III
|
, r: P+ @: f- l0 W! J; I
$ X* }; I, ~! _/ F- S5 E) b$ L. Q
) B& {! f& k! J6 J z1 D9 |/ _% h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最重要的是互相尊重,只有礼貌待人,他人才会礼貌待我们。所以,家长要从小培养宝宝懂礼貌、上进的好习惯。
7 @$ B3 s& M) r7 L8 }! M5 B( u3 L: a
; B( W! p% L& c5 X h4 J; J l/ e6 ]* T$ D. y- A: C
1、有礼貌
2 W4 n% Q/ ?5 U6 h
8 v$ p4 p1 f# N) i* j4 n 礼貌是人际关系的桥梁,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只要有礼貌,一切都好办!而有礼貌的习惯更常见于日常生活之中,比如会问早道好、见到亲友能主动打招呼,或是将“请”“谢谢”“对不起”时常挂在嘴边。% x* ^* T0 O8 L- N# s# I7 ]$ d
6 Z/ q% E7 p$ [1 E9 i' v" B1 E& `( ~, [# }
$ @ X, C: h) q( t d9 `- v- L) G 说给孩子听; d G7 O$ k V* j' D: a! `- Q5 `
4 e+ a; [$ ^4 [) U, m
在宝宝六七个月大时,就能听懂大人的语言,只是还没有说的能力。但是,家长不要认为因为孩子还不会说话,就不重视语言礼节。语言能力是由听说发展到读写,因此在听懂大人语言后就开始发生作用。所以,不要忽略怀中小宝宝的感受力,他此时就对礼貌的言谈有了感受能力。
, ^+ h8 ?6 ?3 D& _, _7 {. B
9 N$ Z: E1 z5 h5 R1 ^! S0 }' f0 S \; _7 ^- M; r
3 y% { Y/ u( a- b1 p 家人互动有礼
4 y2 ~" P& Z! x! c/ Y
5 _% p: d5 h& x5 I 许多家长在外会以礼待人,但在家中却往往用命令的口气指使家人,而幼儿第一个接触的生活环境就是家庭。因此,即使在家里,即便是对待自己的孩子,我们也应该持有礼貌的态度,要知道,生活互动细节会在无形中产生重要的潜移默化作用。6 H/ e9 J/ Q. V$ _/ j; h! ^2 X
: Q; q& P0 z' J0 }& ~/ U1 o( o
" `# _0 G2 X, e- o; s' j( g
7 t) @" E) e5 u3 m' b8 S# x1 ] 身教重于言教4 w2 |( V) b& M7 i/ O
# m: L* `# J$ Q9 G
在家中建立了有礼貌的互动模式后,家长更要以身教示范,并非只和孩子互动时有礼貌。此外,当家长带着孩子拜访亲友时,也要主动和亲友打招呼,并且鼓励孩子向大家问好。, Z! I8 A" ]( ?
2 Y) k+ ^3 h g1 y
2 ]7 K3 M8 ?3 E& I
D7 ]8 j! @! ~* w' i- s) R 2、尊重别人$ ~% k& F ~* v1 |
+ u! A/ D1 ^7 r+ m, W& L 尊重别人包含许多内容,比如自己完成事情、不带给他人麻烦、接纳别人和轮流等待,而有礼貌的好习惯也是尊重。对孩子来说,尊重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因此,父母更应该协助孩子从生活中许多小事做起,让孩子成为懂得尊重别人的小天使。0 c1 l f! y# D9 i
' W" l' P2 P$ q# ~: u: o, X
* V1 ^ m) B* I( X# o/ N5 U+ h; v2 q6 @- W
尊重孩子2 m+ t% q0 M7 i( `8 W: H" S1 y
9 ^! O2 X2 y- n: C6 L$ z1 G0 }6 a 父母常会不自觉地犯一些小错误,如在穿衣服时,问孩子要穿什么颜色,可是当孩子回答后,父母却不予采纳,甚至质疑“为什么要穿那个颜色”。既然给了孩子选择的权力,就要接纳他的意见,这是最简单的尊重。只要孩子的行为举止不是离经叛道,父母就应在合理的范围内接纳并且尊重他的做法和意见,这样孩子才会感受到父母的尊重,在心里会形成自信,有了自信后才能够尊重自己,进而尊重他人。
1 m5 m) g+ |8 |
L% p2 ^+ ~1 _. p& o9 s0 {) @( y" E1 N
( D% |2 ~$ p1 m7 H* W
轮流等待
; N2 ?: m0 ~- {! m1 B* @8 c: R- J: R3 \" A p
在幼儿时期最常见的、不尊重他人的做法就是抢玩具,因此,学会轮流等待也是学会尊重他人的关键。当孩子出现抢夺他人玩具的情况时,父母一定要马上制止,比如可以明确告诉他:“这是小明的玩具,如果你也想玩,先问小明能不能借给你。”或是让孩子在一旁等待,等到小明不玩了,再去借来玩。; j: U I: o) s2 g/ w. C7 J9 `4 B
4 P; F$ H4 }. [) c4 k0 }2 @
6 z8 L4 E8 ~3 a- b! |8 i
: K4 h: s* f- W3 g2 _" j4 L: j u9 O. p* [
9 F1 [8 j! Q% y' C" v1 ^, U
* d, A& l1 k6 Q* a9 o# r
; {7 m6 ]; @) n9 w3 h9 Z 3、物归原处
- z/ I* H- A3 l ?# p' }% a- r* L- k1 ]
3 j$ C2 v ]7 k 物归原处看似简单,却是许多成人也做不到的好习惯。比如自己从书架上把书取下阅读后,就随手放在茶几上;喝完水,杯子也随手放在餐桌上。很多父母都在抱怨孩子不会将玩具收好,却忘了自己也有同样的小毛病。
, e. q$ h3 R1 c# T, j; R
& |: W* r) N( t- n
! Y a0 L! s' T( G
2 T( t. D6 O6 B& w7 j6 F 清楚规划收纳空间9 q" R7 ]7 g" I1 ~( {
0 m j# [9 L' k6 i) F" i) S) A' F 要孩子将东西放回原位,首先要规划出清楚的收纳空间,并且让孩子知道什么东西就该放在某个地方。比如跟孩子说“玩具的家在这里,你每天都会回家,所以也要让玩具回自己的家!”
. l7 f7 k" n9 N9 H& |* c. a3 Y) c
3 Q, [5 s- Q8 ?5 \4 P9 H, q1 \1 j$ V0 {. i# F
' l3 _$ D1 Y8 G% O) F 从孩子自己的东西做起! m9 q) H+ T: n s# L
! z/ s9 s4 o. M# q: q$ h& J0 z 要孩子学会物归原处,应从他自己的东西着手,比如衣服、玩具、鞋子等。首先让孩子知道这些东西放在哪里,由他自己拿出来,这样他才知道要放回哪里去。可以在孩子放玩具的收纳箱外贴上玩具的图样或颜色标记,或者在衣柜外贴上衣服的图样,这样孩子便能清楚了解物品摆放的位置。- L. K+ F6 W5 T
6 a) v/ N c( F3 |! v- o
& w* [- l2 p/ O i( C* ]" D& K+ @5 h) H" Y$ i* G4 Z1 h- \* a; `
给孩子机会
6 U3 L R, V- f$ n- n" s7 _5 V7 N/ y. Q2 U! ]/ g0 l
当孩子刚一开始把玩具摆放回去时,可能不会放得很整齐,家长一定要包容这样的情况,一步一步慢慢引导,不要因为孩子没放好就责骂,应该先鼓励他“放”的动作,然后才要求“放好”。聪明的家长不妨花点心思,比如将放玩具的箱子以颜色区分开来,请孩子依颜色把玩具摆放在应有的位置,或是在鞋柜上贴两个可爱的小脚丫等。) T- a) h) r- h- K/ ]. D
$ a1 x' x. o# Y% S3 f
$ f% ^( V/ `6 s+ ?$ {. ^& I q5 i
/ ~; t: K6 c6 O. O$ D 4、自动自发
9 A, n, a1 x8 Y u, b0 |* x+ c- Z9 H# z; K2 C6 b5 ?: E
如果你是个凡事都会帮孩子做好的家长,那就不用期待孩子有一天会自己做好份内的事!要求孩子自动自发的首要之务,就是家长要学会放手,让孩子“亲自”完成他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事情,这样他才不会养成过分的依赖感。
( M" q i9 M, G% I+ C! c
, o' R. g: }$ ^- |2 x
& s$ j) K) q( r* x, f2 f4 v( R
+ S5 t% _; w, K 规律的生活作息% l) c' T+ O; n. I
) f, d( a/ Q$ j. \( s9 n
要孩子自动自发完成某些事,就要先为他建立规律的生活作息,比如12点吃午饭、下午1点午睡、下午3点玩玩具等。在每件事要进行之前,要先跟孩子预告,比如:“再过5分钟,我们就要吃饭了。”如果孩子还小,可以用音乐的方式提醒,比如:“听到音乐响,我们就要收玩具啦!”用这样的方式让孩子知道下一步要做什么,日后他才会自动去做下一步的动作。
( Z. n- G& n1 @8 i' |) M C& ~1 o3 D$ N% Z& r" ~" U7 F0 P- N% d
; `# Z2 M) N1 r) Y+ t3 o$ H7 h; G- t u0 w0 j/ i
耐心和鼓励$ {7 |( S- T8 J& A1 H2 u# J9 Y
! j( o5 z1 B- Z1 e$ p. W
这种自动自发的习惯可能从2岁开始培养,一直到孩子五六岁甚至年龄更大时才会成功。在这个过程中,最需要家长耐心的支持与鼓励。在观察到孩子自动自发完成某些事之后,就给予口头鼓励,甚至累积到某种程度时,也可给孩子一些物品上的奖励,这些都是增强良好行为的有效方式。" O3 F- z% [1 p
' ^1 H+ s2 F; @. J) L( U6 p: N* ]2 |7 P F* S
6 K/ G6 c, F d# G0 R/ F, G
3 r$ S: g3 g+ O7 ^) c, j; F
! E) a, C( a, W3 H7 J1 E2 [
5、阅读3 |# Q6 t1 J' x7 b
' D; r; r4 J, G) Q- Y8 s
或许不是每个人都认为阅读也是生活中的好习惯之一,而视每个人的兴趣而定。不过,阅读有助刺激思考,许多绘本的主题和孩子的生活有关,可让孩子从生活中获取经验,并且从绘本中引发思考,进而练习思考能力。因此,阅读绝不仅仅是咀嚼文字而已,确实还能提升生活能力。5 }: h# m0 D* K- A$ _* |. P
% N" B% b( c/ A$ b1 R( f: g! S y+ J% t* F
2 d1 p% `3 o! ]- N
带着孩子一起看* v! a2 b+ H* j3 V
' y7 f z; ~" u
从宝宝7个月大开始,父母就可带着他一起读绘本,即使他看不懂文字,对于图像的意涵了解也有限,但是父母能像播报员一样,在绘本里头看到什么就说给孩子听,特别是在他生活中能接触到的东西,在绘本上看过后,现实生活中也能接触到,就可提醒孩子之前在绘本上看过,以加深孩子的印象。
9 J- c# B8 h; R, b( U- U8 ^7 R$ U( K; Q0 N! K$ u6 H
- h$ z0 G0 y: o0 \# m
& N; j9 q6 V) ?1 C$ K, A
通过绘本思考& L8 X0 E$ w6 v3 Z
I4 v2 j1 v q2 z; y5 j) X
当孩子有了语言能力后,不妨通过绘本抛出一些小问题来问他,例如“你觉得小红帽接下来会怎么做”或“如果小红帽没有听大野狼的话,你觉得会怎么样”等。类似这种开放式的问题,都能让孩子练习思考,不用担心问题太难,因为这样的问题本来就没有标准答案,而孩子天马行空的想像力却会给你意外的惊喜。* \# f1 J& T# O
' P2 I9 n b" r% J8 C8 u+ v g0 a
了解有关乐高建构课或教育加盟的信息请进:http://www.createbaby.com/9 h) ]1 P& @1 J( [+ e0 `) 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