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郁闷 2019-4-28 08:55 |
---|
签到天数: 32 天 [LV.5]常住居民I
|
# d% `1 K8 _7 f+ y3 ?4 O! c8 ? i' z! ?" b) H l9 p
关于“小学优等生初中变差生的可能原因”。虽然我们离初中还早,但可以从头把握重要点。有借鉴意义。& Y* X( f3 p' V1 Q6 Y& P& X; c
8 R, ~3 G# F. |7 g! d
许多家长的孩子在小学的时候,都是尖子生。但是上了初中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明显感觉到成绩的下滑,很多家长都不明白,自己的孩子成绩为什么会突然变差了呢?其实也许这并不是“突然”,而是一个累积的过程。
% S/ Q0 v/ d$ N* i7 \
7 w( x) I9 _+ ?0 G7 \' _9 X 1、初中一下子科目那么多,学习强度你要做好准备。婴幼儿教育如果面对高强度心里准备得不好,那就有了第一类差异;1 S" O1 `) O; ~$ ]
: i" \. q N6 |' T
2、你的语文能力怎么样?如果你多年来没有重视语文学习,那就有了第二类差异;因为语文是理解其他学科的基础,理解表达不好除了学习上吃亏生活上夜吃亏哦,吃亏了影响心情反过来也影响学习。
, C d! o2 O$ _ B, N- {( x9 `
3、你是否做好了不再被关注、不再被瞩目、不在被表扬依然能保持强大的学习动力,低调做人、厚积薄发呢?以前你是父母是掌上明珠,班上明星,老师的宠儿,也许得你学习动力的来源就是得到家长、老师的夸奖同学的艳羡。但是到了初中,尤其是好的重点中学。大家的过去都跟你相似,如果你稍不小心失去了这种优势,而你又不能从长计议,厚积薄发,那就有了第三类差异。- @$ P0 W( ]6 z
9 u* O! s% w$ _. A) Z 4、你是否做好了独立的准备?以前你饭不用做,碗不用涮,衣裤鞋袜不用写,丢了东西父母给你想办法,不小心做错事父母给你承担,生活的一切都依赖深爱你的家人。到了初中,你要学会自己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麻烦,因为父母不会时刻在你身边。相信我,因为你是一个整体。解决不了这些细节的问题同样也会影响到你的主营业务——学习。如果做不好,那就有了第四类差异。4 {/ j4 t7 f0 R' N; y
2 b- O% v6 j( ^4 z- m
5、你是否有足够的自律能力?“好学生都是自学出来的”。在缺少监督的环境中,你是否能约束好你自己,合理的分配好自己的时间在“学习、运动、游玩、交友、打游戏、个人生活问题”中,有效控制住自己想偷懒,沉迷游戏不能自拔,运动争抢斗狠,游玩流连忘返,乐不思蜀的心理。如果不能,那就有了第五类差异。, h4 q: T. a. d( E6 l% x9 {8 D
, w& o/ I" n: ]5 _+ J 6、你是否建立了追求宽广渊博知识文化的良好信念?当一个没见过的问题不会时,你有没有情不自禁的说老师没讲过?当老师说某某背一段文章时你不会,却说老师没要求过?记住,到了初中,你不再是活在别人的要求当中。要自己建立适合自己的信念追求,这种最好要在初中以前现成并矢志不移。找你的父母,你喜欢的老师,你佩服的亲友问一问。如果少年时代没有确立远大的志向,那就有了第六类差异。
2 Q& H3 T6 w7 `; p9 ~) ?1 q8 G2 m5 _7 P0 ^( e1 _3 {" L
7、你是否因为小学知识小菜一碟而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记笔记的能力?你的大脑有时并不可靠。知识偏爱严谨而不是散漫;喜欢准确而不是差不多。对自己高看,结果就会对你低看。对自己低看,结果就会对你高看。行为学家统计一个人每天大量的决定有99%以上是靠习惯做出来的,所以说“习惯决定命运”一点也不夸张。你见过专业棋手下棋不不记录招数的吗?没有好习惯,别人能到达山顶,你最多能到达山腰。没有好的学习习惯来处理学习的细节问题,那就有了第七类差异。- I% B: n/ G5 x0 g1 {9 j0 Z
2 G% J5 n& v5 r* v' \! ]/ ] 8、你是否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与生活规律。健康的身体永远是学习、工作、生活的基础,如果你习惯不好,健康大人迟早要来监督你。没有健康,没有良好的身体与精神状态,时间就会一大把一大把的荒废。第八类差异由此而生。
, a6 i5 @, E5 s6 u) x$ U: G0 I0 O+ r4 ]3 i
9、你得开始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你是否还在用涂改液?要培养自己谋定而动,下笔准确的能力。如果你总是用涂改液,你可能就很难尽早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下棋讲究摸子动子,落子无悔。难道你可以把昨天涂改了重来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不但体现在学习上,也体现在生活中。养成这个习惯,会少走很多冤枉路的。这就是第九类差异。5 A% _( k# ]# b# P
7 [: u, m) u( I) ^, A
其实上面提到的几点,都是很细微的差异,但累积起来,势必会形成一个量变与质变的过程...
. `+ t+ |, R' [8 O: ~
& A) H# D: z; S/ c1 y0 x/ m) V& p 而天壤之别就是这些看起来细小的心态情绪差异,细小的事情能重复做,坚持做导致的。) {% j+ u( q2 y$ p! Q" p$ A
! Z; k5 Y. q, Y' E
所以,细节决定成败在孩子的学习生涯同样有用。总结一句话,小学升初中的衔接过渡核心是心理的过渡,观念的过渡。一定不要造成:某个初中老师总结过的:初一相差不大,初二始分高下,初三天上地下的结果!5 `" j/ C" j3 v9 L- P: Q Y" j) J
1 @% ?: P) h0 f6 Y) h
个人观点和个人经验:
1 {- c) r% l1 W# ?: Y% {$ d( B
父母尽量不关注成绩,淡化结果,重视过程和方法,鼓励努力。然后好的集体跟上,就差不到哪去。2 L% P0 G9 p- ?. G/ {$ A/ t
; K' y. N, v" z, J& F. a8 _ 当年我在40多人的班级中三番五次30多40名,然而并没有感受到压力和焦虑,按自己的节奏走,高中阶段逐渐上行,几乎保持在女生第2、3,班级前10,一路自然而然过关,没有拼命,没有咬牙切齿,父母几乎没有管过。
5 _! o9 L+ @' m! b& p. c
% |. v% e4 \9 ~, `$ F9 d) I0 S# Q! o 我一定要记得这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