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750|回复: 0

[其他] 崔玉涛推荐_含有“乳糖酶”的益生菌产品—爱宝乳糖酶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1-23 17:30
  • 签到天数: 72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17-12-9 14:32: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哈哈!还真别少见多怪。目前市面上的益生菌种类不胜枚举,但含有“乳糖酶”的益生菌产品却寥寥无几,“爱宝”系列产品算是在这益生菌产品大军中一个独特的存在,所以对于大家的“孤陋寡闻”,很是理解。那么希望今天的这篇文章能带给大家更为深层次的了解和帮助。0 W- f, G' K2 F  ^* \5 S% `
    # }: `1 V9 J' Q4 v. j
    & `0 s# P; V8 n+ Q) w6 j4 C( \

      d1 }9 v+ ^: L8 }# r  v4 C  顾名思义,益生菌是指一定数量的、能够对宿主健康产生有益作用的活的微生物。而与婴幼儿相关的益生菌是模拟母乳喂养婴儿肠道正常菌群而应运而生的产品,包括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等。大家初步了解之后,主要还是想更为具体地了解,益生菌到底对人体有哪些益处?当然,益处可是多多的哦!(先给大家卖个关子)
      g/ g4 E) j1 ~3 g; R, x" v, u4 L# ?
      先说说益生菌在儿科方面的应用【以下内容引用自→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17 Vol.32(2):81-90(指南·标准·共识│益生菌儿科临床应用循证指南)】
    2 I- j% @: n7 g+ ^
    8 @0 g+ [1 t/ t+ ^9 x+ g9 C* v  一、胃肠道疾病(儿童腹泻病等):8 C# b6 {- ^- r  q# q8 t
      1.急性腹泻病的主要治疗原则是预防和治疗脱水、继续进食以及合理使用药物等,使用益生菌可以缩短腹泻病程,减少住院时间。
    ! h& t( _* d3 U6 V  2.迁延性及慢性腹泻病因复杂,需要积极寻找病因并予去除病因治疗。在综合治疗的同时使用益生菌可以减轻症状、缩短病程。) p6 }; P! A6 V) h
      3.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的预防,AAD的发生与使用的抗生素种类及疗程,患者的年龄、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等因素有关,在使用抗生素的同时使用益生菌能够明显减少AAD的发生率,并且减轻AAD的程度。0 ]7 p( G* ?; Q. S2 q! H
      4.化疗相关性腹泻(CID)的防治,CID是肿瘤患儿接受化疗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因个体差异和接受的化疗方案不同而不同,在使用化疗药物的同时使用益生菌能够明显减少CID的发生率。# t- @' _3 O3 {8 x
      5.炎症性肠病(IBD)的治疗,目前没有符合纳入标准的益生菌在儿童IBD中应用的RCT研究。国内益生菌主要用于成人轻、 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的辅助治疗。益生菌在成人的治疗经验可供儿童参考。) x8 v& a5 J( X& K' B2 S% J
      6.肠易激综合征(IBS)的治疗,目前缺乏国内益生菌在儿童IBS中应用的报道。成人研究表明,在IBS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添加益生菌可以提高临床疗效。益生菌在成人IBS中的应用可以为儿童IBS的研究提供依据。7 G4 D9 Q4 o3 n% s
      7.乳糖不耐受的治疗,益生菌辅助治疗婴幼儿乳糖不耐受,可明显缩短疗程和住院时间。【补充:添加外源性乳糖酶才是治疗乳糖不耐受的根本办法,也就是说“乳糖酶+益生菌”才是治疗乳糖不耐受的黄金配方(而“爱宝”系列产品就是基于此而研发的)】7 |" p) E4 j+ e1 i
      8.功能性便秘,对于儿童功能性便秘,益生菌可缩短粪便肠道运输时间,增强肠道的运动频率,使排便次数和粪便黏稠度明显改善,并且可以缓解排便疼痛和困难症状,降低功能性便秘的复发率。
    / Z) W% ?, c! G  9.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治疗,质子泵抑制剂为基础的三联疗法联合益生菌治疗能够提高儿童Hp根除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G4 d# y1 I2 U
    ' w4 v* N; G. Q6 \9 y: x. m  二、肝胆疾病7 |8 o$ M. p( w) }# v" T
      1.胆汁淤积性肝病的治疗,遗传代谢因素、感染因素、胆道发育异常、围生期等因素均可导致儿童胆汁淤积性肝病,胆汁淤积性肝病的治疗以护肝、利胆退黄及病因治疗为主。益生菌作为辅助治疗,有助于预防肠道菌群紊乱及细菌和内毒素移位、修复肠黏膜屏障、促进胆汁排泄等作用。
    2 P: c' p1 `+ Q* f; @6 l; E9 U  2.肝硬化的治疗,肝硬化常为各种肝病进展的结果,肝硬化患者存在肠道菌群紊乱、移位,可伴发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甚至肝性脑病。益生菌治疗肝硬化及其并发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成人或动物实验。
    3 \/ R6 ?. J# e: _! \
    % I# [. q8 u/ R5 W4 j& D1 V# O  三、新生儿疾病" l2 P: v0 j, M6 e5 D) I
      1.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NEC是导致早产儿死亡最常见的原因,由多种因素引起,需要综合治疗。大量研究显示,益生菌有益于NEC的预防及治疗,可降低早产儿NEC的发生率及病死率、NEC的严重程度,而针对NEC患儿,益生菌可缩短其病程及腹胀时间。
    + u$ G/ c& K; R* D; |  2.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又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升高而出现皮肤、巩膜及黏膜黄染。引起新生儿黄疸原因很多,在综合治疗基础上辅助益生菌治疗可降低胆红素浓度,缩短黄疸持续时间。% Q' O+ X0 }  y6 ]( g8 c( D& h
      3.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益生菌可降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促进患儿体重增长,能减少早产儿喂养过程中呕吐、胃潴留、腹胀的发生,缩短其达全胃肠道营养的时间,节省住院时间,减少静脉营养的不良反应。添加益生菌的早产儿大便性状更接近母乳喂养儿。
      O6 k8 B; x7 e# ~/ D: ~9 C2 F" u5 ]1 i
      四、过敏性疾病$ w! q, c5 y- v! T
      1.过敏性疾病的治疗,对于婴幼儿湿疹,除了局部治疗以外,益生菌作为全身辅助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湿疹评分,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
    0 M, b, |) h) Z% _( ]! G. z  2.过敏性疾病的预防,国内使用的益生菌仅有个别报道。国际上指南推荐使用益生菌预防婴儿过敏,特别是对于发生过敏性疾病高风险的婴儿,推荐母亲在妊娠后期和哺乳期及出生以后婴儿使用益生菌。
    * M2 Z+ ]8 @5 I" V
    6 Q6 P0 B& w$ a0 C9 e  五、健康促进作用0 H9 K$ Q0 N$ ?0 [
      1.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预防,益生菌可以明显减少呼吸道感染发生次数、发热时间、咳嗽及喘息时间和抗生素使用时间。; c) ~# j% ]3 l
      2.腹泻病的预防,益生菌对于儿童腹泻病,包括社区获得性腹泻病和医院获得性腹泻病的预防作用研究很少。
    * [8 b7 k4 f$ K8 g0 U
    3 w. I  g$ |4 z8 c6 Z  而关于益生菌大家最为关心的一点就是其安全性,对益生菌安全性的担心目前主要集中在所使用菌株能否引起潜在感染和是否能携带和传递耐药性,但是迄今为止,全球范围内没有益生菌引起严重毒副反应的报道,国内未见到使用益生菌引起感染和传播耐药的报道。关于益生菌对新生儿,特别是早产低体重儿的安全性, 国内文献(28~36周,体重1000~2400g)几乎没有明确提及副反应,国外对此意见不一,欧洲儿童胃肠及营养协会认为,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在早产儿使用益生菌是安全的,但西班牙肠道喂养实践指南则指出,益生菌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32周,出生体重1150 g)不仅有疗效而且是安全的。3 u) O/ Y( R; }/ M
    & u2 `' b# R" N- E2 i( l
      【以上内容引用自→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17 Vol.32(2):81-90(指南·标准·共识│益生菌儿科临床应用循证指南)】
    ( G# G6 ~* v2 z% v+ X! E; ^! o) b5 H6 V0 [: p) X
      
    + R4 g4 A) o% }# l0 @# P# o! ]5 i' L( a/ K* V$ ]
      瞧瞧“爱宝益生菌固体饮料”的配方成分,既含有上面《崔玉涛图解家庭育儿》图片中提到的:目前研究证实效果较好的益生菌和益生元品种,而且还含有“乳糖酶”。既然益生菌对于乳糖不耐受的治疗也能起到一定的疗效,那么我们不得不提的是,其实乳糖不耐受真正的克星是“乳糖酶”。2 \7 A- W' t( d" e  X4 p5 H( {7 x

    . X! i8 C2 G& k4 U0 x; L  我想大家可能又碰到了一个问题,就是“乳糖不耐受”又是什么呢?常见的乳品,如母乳、奶粉、牛奶、羊奶等中都含有一种叫乳糖的营养物质。乳糖(属于二糖)无法直接被人体吸收,需要在乳糖酶的作用下,消化分解成半乳糖(宝宝脑神经细胞发育非常重要的营养物质)和葡萄糖(提供人体机能所需的能量),因而才能被我们人体所吸收。而乳糖不耐受就是人体正常分泌乳糖酶的能力减弱或者缺失,乳品中的乳糖不能被消化吸收而造成的一系列不良症状和反应,常见的就是腹泻、腹胀等表现,这就是“乳糖不耐受”。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网站地图|

    闽公网安备 35030402009042号

    ©2012-2013 Ptfish.org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闽ICP备13000092号-1
    网上报警
    郑重免责声明:莆田强势社区(ptfish.org)是非商业性网站,不存在任何商业业务关系,是一个非盈利性的免费分享的社区。
    本站部分内容为网友转载内容。如有侵犯隐私版权,请联系纠正、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站为网友转载出于学习交流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赞同其观点的真实性。
    GMT+8, 2025-9-14 03:31, Processed in 0.086187 second(s), 23 queries,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de ©2003-2012 2001-2025 Comsenz Inc. Corporati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